越是运营时间长的p2p平台运营报告,越安全吗

怎么利率越来越低?_百度知道
怎么利率越来越低?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同时也就不得不将虚拟标的的收益率逐渐压低,以尽可能地维持平台的正常运营,不能满足投资者的需求。为保持平台的活跃度,开始虚拟借款项目标的以吸引投资。这样一来,对于投资者而言,项目少而故意压低投资者的收益,赚取巨额的利差。  因此?相关专业人士对此现象的分析?最近发现经营时间越长的P2P平台,投资者收益却越来越低。如果投资时只从经营时间长短来选择投资平台,或许风险更大。  另一种情况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差  正常的民间借贷市场利率一般是在年化30—40%之间您指的是P2P平台吗:平台沉淀资金,形成资金“堰塞湖”,也就是所谓的资金池了  创始初期的P2P平台为了吸引投资人,所发标的收益率普遍较高,且多为真实标的。但随着运营时间的推移,到底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种情况是,平台投资者逐渐增多,而平台所拥有的真实借贷的项目却是有限的,形成了高风险的资金“堰塞湖”。平台为了尽可能地化解或削弱资金“堰塞湖”的风险,就必须以真实用款项目的高收益来弥补大量沉淀资金的成本,投资者的资金不断流入平台,平台却因为缺乏真实用款项目,日积月累最终导致平台大量资金沉淀,平台大多也就是在此收益率区间放贷。但平台发出的借款项目年化率却不到15%,当然不能排除平台利用投资者众,并非是投资经营时间长的P2P平台就一定安全,值得投资人注意的。 相关专业人士分析主要是由以下两种情况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利率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千万别离场,P2P越来越安全了! : 经理人分享
千万别离场,P2P越来越安全了!
导读:随着监管不断加剧,P2P越来越安全了!
银监会、央行出手,P2P越来越安全了!
&&& &&从过去的野蛮生长,到现在监管收紧,2016年被业内称为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元年”。从政策监管来看也确实如此,去年下半年央行、银监会等十部委联合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稿两份重磅文件后,今年上半年政策出台的步伐更加密集。为的就是不在拖拉,为的就是早日可以规范P2P市场,还投资者一个放心,安全的市场,所以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性及地方性的关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相关政策共出台18项,为的就是助力P2P发展,塑性P2P的正规合法化!
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的全国性政策共出台11项,包括: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年)》、
《关于加强互联网平台保证保险业务管理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意见》、
《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初稿)、
《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
《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理工作实施方案》、
《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
《征信业务管理办法(草稿)》、
《互联网保险风险专项整治保险中介领域工作方案》。
为促进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很多地方也台了相关的政策,合计共7项。
今年1月份,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北京市进一步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的管理办法》,
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在3月份、4月份相继颁布了《关于加强对互联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指导意见》、《江苏省网贷平台产品模式备案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4月份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发布了《关于清理“首付贷”类业务的通知》,
广州金融业协会等也发布了《关于停止开展首付贷、众筹购房等金融业务的通知》,
5月份上海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颁布了《上海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指引》,
6月份北京相关部门又分别下发了《关于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活动中加强金融投资理财类广告监管有关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北京市网贷行业自律管理的通知》。
进入2016年以来,整个行业的市场环境表现得更加冷静,并出现清盘退出、跨界转型、深入细分领域等方向的转变,是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之一。”
市场对于监管趋严的反应也很明显——新增平台数量减少,不断有平台清盘退出,违规业务如首付贷、股票配资等被叫停,夸大、虚假宣传被叫停,平台开始自查自检,积极落实产品登记、信息披露,积极推进资金存管等。
“在监管进一步收紧的下半年,行业必将朝着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平台数量应该会进一步减少,专业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投机者、搅局者以及不具备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力的平台,都将被淘汰,行业将迎来一个理性发展的阶段。”
“政策就像一套减肥操,而数据就像一杆秤,所以秤是检验减肥后效果最好的工具”。
那么我们看过了“政策面”对营造良好的P2P市场的同时,我们再来看看“数据面”对P2P市场走向光明的体现,请往下看!
从数据层面看
以下所有数据均来源:网贷之家
从成交量和投资人数来看2016年伴随着各类政策的实施,P2P网贷的成交量也在稳步上升,由此可以看出投资者对于政策的意图把控的非常准确,并不是大家所谓的政策是在打压P2P市场,其实是在扶持和规范,如真是打压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还去投资!
从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P2P网贷平台的收益率明显下降,收益的下降预示着你可能通过P2P所得的利息收益也越来越少,越往后可能收益还会低,但是有一点比较好,收益率的下降也从某个方面也预示行业整顿的更加合规化,相对也越来越安全了!其实安全最重要,收益再高,拿不到本金还是一样!
P2P没有变冷,投资人并未大量离场事实上,自从去年年末银监会颁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之后,P2P降温潮就已经初现端倪了。根据《中国P2P网贷行业2015年12月月报》显示,截至12月底,2015年正常运营平台为2595家,环比下降了0.65%,这是近几年来P2P行业首度出现的平台数量负增长。2016年1月,正常运营P2P平台为2566家,环比下降了1.12%;2月,新上线P2P平台仅27家,环比12月减少了60.9%,至此P2P行业已经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
伴随着互金专项整治工作的开展,P2P行业越发地感受到了不断收紧的监管之力,在这股强压的笼罩下,行业逐渐呈现出两种现象,一种是新平台的入场难度持续加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6月网贷行业新增平台共计14家,与上月持平,同比去年下降了91.71%。另一种现象则是实力较弱的中小平台相继退场,业内也称之为良性退出。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共有515家平台中止运营,其中268家被动退出,即受到经侦调查、出现提现困难等风险的问题平台,另外的247家为主动退出,即平台受到某些政策或运营方面的影响,对投资人本息进行清偿之后便正式停业。新平台数量增长缓慢,老平台退出频率越来越高,两种因子共同催生了如今P2P行业的“增速放缓乃至负增长”现象,而这种现象背后所折射的便是P2P行业降温的根本原因。
首先,监管压力。一方面如前文所说,监管强压直接导致了P2P平台总体数量的减少,因此行业不断表现出负增长的趋势。另一方面,监管作用下P2P平台的发展策略都已调整为合规化建设,这一段时间内,平台对市场的开发热情有所下降,相比过去几年的盛况,今年的P2P行业仍笼罩在寒冬当中。
其次,老平台风险事件发生频率增加,投资人信心受损,积极性下降。今年春节之后,老平台的风险开始逐渐暴露。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日,全国新增了515家问题平台,其中不乏一些运营时间超过1-3年的老牌平台。一方面,平台可能确实存在违规操作,现阶段政策紧逼,这种平台往往经不起经侦检查,只要被盯上了基本就会爆雷。另一方面,由于运营时间长,风险项目不断积聚,平台的资金压力会越来越大,加之部分投资人有意在今年撤离P2P行业,一旦资金集中提现,平台必然难堪重负。以往P2P投资攻略总是告诉投资人,投资要选有一定运营时间,积攒了一定人气的老平台,而要对那些新上线平台进行慎重考察。如今老牌平台爆雷接二连三,还有一些言论认为今年下半年还会有更多老牌平台倒塌,无疑是对投资人信心的二次摧毁。
P2P行业已经进入了发展以来的非常时期,这种非常不仅体现在政策方向上,还体现在行业形势上。第一,非常政策。监管政策对行业的影响前文已经提过,这里就不做赘述了。需要留意的是,今年下半年监管还将进一步收紧,针对P2P不同业务的约束细则也会越来越多,同时能够落地执行的政策办法也会不断增加。长期来看,监管介入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但短期来看,伴随着监管积极性及风险意识的提高,采取的一些事前介入手段可能会引起部分投资人不满。例如此前某平台因经侦介入而终止运营,就有不少投资人为其“喊冤”。此事一出,不少投资人开始惶惑不安,总担心自己投的平台也会“被爆雷”,忧虑之下便决定撤离了。从第二,非常形势。去年下半年到现在,P2P行业的整体形势都称不上稳定和乐观。以今年上半年为例,有数据显示,3月-6月P2P行业人气指数、成交指数均有过不同程度的下降,跌幅8%-13%不等。P2P行业人气下降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行业进入了风险高发期。今年1月的时候,就有第三方机构发布数据报告,称截至1月末,共有2967家平台被列为中国P2P网贷风险预警系统的风险池预警平台,占全国总量的58%。再加之老牌平台、大型平台爆雷,投资人对P2P行业的信心有所动摇,直接冲击了P2P行业的成交量。
基于这样的形势,有人开始担心,随着投资人信心的逐步下滑,今年P2P行业会出现大规模的用户流出现象,但笔者认为,P2P行业流失大量用户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首先,P2P行业今年的重点工作是合规化建设,营销和引流都已经退居次位,那么在不进行大规模获客营销的前提下,老用户就成了平台维持增速的关键因素,平台自然不会放任现有投资人不管的。因此,出于维护老用户的目的,P2P平台仍会持续发力,例如不断升级网站,加强用户投资体验;在保证现有收益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程度的加息活动,促进投资人留存等等。基于这样的前提,老投资人一般不会主动撤离平台。
其次,当前P2P平台正在积极推进的合规化建设工作是符合投资人期望的,一定程度上甚至能够增加投资人信心。结合监管意见来看,政策对P2P行业的重点要求是资金安全及信息披露。一方面,监管层明确表示平台应当加强对投资人资金的保障,特别是要对接银行系统进行资金存管。虽然P2P平台成功接入了银行托管系统的不多,银行存管工作整体进程缓慢,但银行存管渐成行业共识,未来半年内会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完成银行存管工作,对于投资人来说无疑是一项利好。另一方面,信息披露向来是社会各界的关注点,也是监管层对P2P平台的重点要求之一。事实上,P2P行业自融、假标、诈骗等风险事件的层出不穷,多半是平台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充分导致的,由此可见,在信息不对称下投资人是很难对借款项目进行风险甄别的。因此监管层对P2P行业信息披露的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不仅有利于平台的合规发展,更有利于保障投资人的资金安全。
最后,回归到投资收益率上来,纵观整个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投融产品,包括股权众筹、基金等,最适合普罗大众的依然还是P2P。事实上,自去年开始,P2P行业的整体收益率就出现过不同程度的调整。这种调整,一方面与宏观经济政策有关,近一年时间里,央行多次降准降息,社会总融资成本一再降低,P2P行业唯有同步下调利率,才有可能保住资产端方面的竞争力,否则优质资产将会全部流向更低成本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则与监管政策有关,P2P行业最早是以高息而闻名,但政策所倡导的“普惠金融”除了要惠及投资人以外,也要惠及借款人,因此资金成本也应维持在合理区间内。有些投资人可能认为,P2P行业降息就会失去竞争力,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收益率经过几轮调整之后的P2P,仍然优于其他常见理财渠道的,例如年化收益跌破了3%的余额宝、一年3.25%左右利率的银行定存、年化收益6%的银行型理财产品等等。因此,从资金的回报率来看,正在走向合规的P2P仍然是寻常百姓闲钱理财的优质渠道。
未来5年,P2P理财将成为主流投资!
数据显示,互联网产品在各年龄层的理财人群中最为普及,使用率高达76%,堪称全民理财工具。随着互联网对理财市场持续渗透,P2P理财方式也快速崛起,以38%的普及率小幅超越股票和银行定期存款,成为普及率第三高的理财方式,与排名第二的银行理财仅存在微弱差距,由于P2P平台的简单方便也成为大爷大妈们的首先投资方式,投资门槛相对较高的债券、期货和信托则依然难以摆脱“小众理财”的称号。
从年龄划分来看,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90后对于P2P理财的态度最为积极,配置显著高于传统理财方式,尽管他们当前缺少理财资金,但3至5年后将成为P2P理财的中坚力量。而往年倾向于银行理财产品和黄金投资的大爷大妈们也纷纷转投P2P平台。80后、85后理财用户在传统理财和P2P理财上多点开花,且资金实力强于90后,是P2P理财需努力争取的“金主”。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普及率的提高,包括P2P理财在内的互联网理财方式在总体理财人群中渗透率已达到88%。而目前理财人群平均只将27%的收入用于投资。所以要达到标准普尔的投资标准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来源:p2p网贷圈综合自新浪科技 作者:徐利、P2P每日早知道、网贷之家、米克、P2P投资家(p2ptzj)等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中国最有经济前途的十个城市,有你的家乡吗?》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佚名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P2P平台成交额越大是不是代表越安全?- 融金所
*请输入用户名
*请输入密码
还没有账号?
融金所融鲸新秀群:
(新注册、VIP0会员)
融金所融鲸专家群:
(VIP1、VIP2会员)
融金所融鲸宗师群:
(VIP3、VIP4会员)
P2P平台成交额越大是不是代表越安全?
&&&&&& 随着新的平台不断涌现,P2P平台的数量越来越多,各平台之间的竞争也愈来愈激烈,几乎每家平台都是绞尽脑汁地在想如何宣传自己的平台才能吸引到投资者,其中,有不少平台会利用平台的成交额大这一点来吸引到投资者的关注,引导投资者去认为成交额越大的平台就意味着越安全。那么,P2P平台成交额越大是不是就代表着越安全呢?&&&&&& 不可否认的是,平台的成交额确实是一个考量平台好坏的重要指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交额越大,这个平台就越安全。这里便有一个血淋淋的例子,2015年年末出现的一次行业巨震:某宝曾经以700多亿的成交额多次位居平台评级榜榜首,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平台正发展至如日中天的时候,却因涉嫌非法集资被经侦突查,而这一查,网站、APP全部被关闭以致无法提现,紧接着,全国各地的投资人都纷纷起来维权,可事发至今已近一个月,却未见一点成效,投资人的血汗钱不知何时才能归还。由此可见,单从一个平台的成交额就判定平台的安全性这是不科学的。&&&&&&& 此外,有些平台为了能让成交额快速增加,存在着大量发布虚假标以及进行期限拆标的行为。因此,平台亮出的成交额也不一定是完全真实的,也不一定是合理的,无论平台的成交规模如何,其一定是需要透明化的,且与平台资金实力、平台现有资源、平台利率、平台现有业务种类以及风控能力相符合的,同时也要符合行业的成交规模,如果偏差太大,那么投资人就需要仔细研究下平台成交量增大的原因了,如果投资人不加以考察而盲目相信平台的宣传,那么最后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甚至是落得一个血本无归的场面。&&&&&& 所以,纵使P2P平台成交额有多么大也是不能完全代表平台的安全性的,P2P平台的成交额只能是一个判断一个平台是否可靠的一个参考指标而已,投资人真正应该关注的是P2P平台的金融背景、风控能力、信息透明度、是否能按时还款付息等等,这些都是考察一个P2P平台安全性的关键点。所以,小编在这里提醒各位投资人,只有将平台的各方各面综合地全方位地考察了,才可以对平台的安全性做一个相对正确可靠的判断,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规避掉投资路上的潜在风险。&
微信订阅号
400-777-9960
电话号码:
*请输入正确号码,手机号请直接输入,非深圳本地手机号码请前面加0,座机号请加区号。
提供您的电话号码,稍后客服人员将立即致电联系您。
固定电话加区号,例如:。
手机号请直接输入,例如:,如非深圳本地手机号码请前面加0。
咨询时间:9:30-18:00&&午休时间:12:00-13:00&&(以上咨询时间仅限工作日)
扫码下载APP
登录后能更好为您提供咨询服务哦
利息计算器
投标金额:&&(元)
预期年化收益率:&&(%)
投标期限:&&个月
还款方式:
--请选择--
一次性还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平台运营模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