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读一年研究生的人会在国外继续申请博士花五年的钱还是直接回国就业还是回国?

害,这个问题我可以回答一下。

结论:很值(以目前在读的身份来说,希望毕业之后还可以保证现在的心态)

首先要申明下此回答仅供本身综合素质非常一般的人参考,大佬可以直接跳过,因为以下的好多条件你们根本无需担心。。。

本科垫底211,电气工程,四年水过。

本科快要结束时有想法去澳洲水一个硕士(因为凭本人的水平,也只能申请澳洲学校),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和家庭条件的考虑(工薪家庭),放弃了这条道路,然后加入考研大军。

考研失败(16年,初试总分够,数学翻船没过要考学校的自主线),遂调剂,调剂过程也是一番心酸,放弃调进中科大软院(不用吐槽,已经都很看得起我这种水平了),直接半只脚跨入cs,其实想想也挺好。。。

调剂入另一个垫底211,专业变电子科学(冷门),三年学硕,专业知识基本全无,完全从头开始学。当时十分灰心,心有不甘,遂打算出国看看。

对了忘了说体现自身普通最重要的一点:年龄。小学受限于当时当地政策,满7岁才能上重点小学,导致6年小学,6年初高中,四年大学,三年硕士,当我有机会读博士的时候,年龄已满26,残酷的现实是好多人26岁已经马上读完或已读完博士,而自己却才开始面对未知的n年博士时光,如果在国内读博,根据本专业的平均水平,纸面上需要4年,优秀的一般5年毕业,普通人平均6年,按照我的情况,32+岁了也是要顶着稀疏的头发一直爬上铺的。

不甘心而尝试做出改变的时候:

当进入硕士阶段,对当时自己所处的环境进一步失望,导致我产生了强烈的不甘,认真计划并考虑了两条道路:一是立马退学再申请,及时止损;二是硕士好好发文章然后毕业再出国读个硕士(当时我不认为以我的水平能直接申请国外博士)。然后跟父母好好沟通了下,毫无意外他们强烈不赞同第一种(当然也表示了如果我坚持,也会同意),对我说如果毕业后想要继续深造,只要还想读书无条件支持。在这种背景下,我就开始了各种准备,首先我跟老师挑明了要出国读博,申不上也不会在国内读了(重点);结合自身综合能力水平和家庭状况,认真计划了去日本读博的计划,首选东京工业大学,次选京都大学,并计划冲一冲东京大学的修士,研一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我都用来准备N2,并潜入各种论坛,网站,微信qq群收集资料,也在知乎上私信了很多在日本留学的大佬,得到了很多帮助,现在想想也是十分感激。

如果一直照着这个节奏下去,说不定现在我就已经在东京711打工读书了,但是进入研二,一个促使我可以来美国读博的最大机会来了:

硕士期间,根据我导师的安排,我一直在另一个老师的实验室做研究,老师人很好,在一个适当的机会我给老师说了我的计划,老师认真考虑后问我愿不愿意去美一个top 70开外的大学呆一年,前提是所有费用自理,且要办理保留学籍的休学(有风险无法正常硕士毕业),在跟父母仔细商量以及接受导师所定的目标(完不成延期)后决定走出这一步,研二那年开学的九月底开始各种准备事项,考语言,补够学分,开题答辩,办理休学,11月初以csc访问学者签证(自费)到美国,认真学习,刷了托福刷了GRE发了文章,一年时间过去大半的时候我面临三个选择:一是由于跟在美国一起合作的业界大佬老师相处很愉快,有机会毕业回来在他门下全奖读博;二是国内推荐我来美国的老师问我问我愿不愿意去国内专业第一的学校读博;三是拿在美国合作大佬老师的推荐信去申请美国更好的学校。面对此问题我也是纠结了很久,选第一条最稳妥;选第三条最挑战;第二天不符合我初心,虽然会是很好的选择。我怂怂地选择了第一条,一是因为自己深知一个好导师的重要性,此处不细说了,只有经历过绝望的坑才深有感触;二是因为全奖,凭我自己申请的话,大概率是半奖或者自费,甚至打水漂;三是回到这个学校,我就有很大机会提前Ph.D.毕业(毕竟年纪够大了)。最后在美国呆了将近13个月后,回国硕士毕业,本已甚至完全够本校博士生毕业条件又因为导师原因差些延期(在超额完成出国前指定目标的前提下),这个也不展开了,只能是我对国内教育最后一丝幻想的破灭。顺利毕业后再次回到美国这个学校进行博士,上个星期又心惊胆战地完成55%通过率的qualify考试,之后就是枯燥的全力求毕业了。根据自身这种程度的本科硕士及博士学校文凭,博后的性价比实在太低,我也丝毫不用考虑继续进高校做学术的想法(三本都难),等修完学分就开始刷cs题找各种实习,努力进工业界了。

最后我想说下讨论“硕士毕业再去美国读博值不值”这个问题前的几个核心前提:

  1. 最重要的一点:硕士期间要有拿的出手的文章,赶早圈定目标导师并陶瓷,如果有机会当面见到目标导师是最优解。因为申请美国博士(针对工科来说),是综合申请难度最高的选项,不可否认的是你的竞争对手是全世界都很优秀的一批人,更何况还有很多本科直申博士的人,比自己不知道优秀到哪里去了,毫不夸张地讲,作为一个一直接受国内教育到硕士毕业的普通人,属于竞争链的最底层。以我本人来说,如果我没有硕士期间在美国呆一年,凭我的能力是无法拿到全奖的offer的,即使我现在的学校也只是将近top100的美国小学校。
  2. 与父母的良好沟通,这会是你在此过程种遇到各种问题的最坚强后盾。
  3. 稳定的伴侣关系,和自己的另一半的契合及身心的完全信任,当然单身这种心无旁骛最好(满脸都是开心)。
  4. 接受自己很普通的现实并对自己要狠心,对自身现有周遭环境的不甘,会是你最大的动力,如果你对目前自己的状态还挺满意,大概率会造成动力不足。
  5. 抓住一切试图改变的机会,认真权衡得失。
  6. 适当的经济基础,即使可以拿到全奖的博士RA或TA offer,但是回头算算,在准备出国的过程中还是会花掉不少钱。如果你有打工赚钱出国的计划,或是到博士半工半读,这种艰辛以及无法兼顾科研的损失需要认真考虑。
  7. 为了降低各种不可预知风险和稀奇古怪的杂事儿,一定要闷声发大财,视导师开明程度适当摊牌,至于其他人还是不要告知也无需告知自己的计划,这会给你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此附上我的经历,希望能给无数普普通通有同样想法的人一个参考。回头想想,这一路走来还是很奇妙的,而且时不时会冒出“如果我当时选择。。。,现在会更好”,无数的岔路口,也有无数的机会,一定要狠心抓住当下,相信自己的每一步选择。(鸡汤结束语)

}

很多人说英国难留,商科和硕士水。的确,英国难留,主要问题是每月的签证限额(医生护士除外),以及提供工签公司相对少导致和竞争是真正的“和全世界竞争” 但是大部分国人根本就没到“竞争”那一步,回来说英国难留或者商科和硕士水,真的可笑至极。你找不到工作是你去到了assessment center(可以说相当具有竞争力了),挂在 telephone interview(还需提高技巧)还是倒在第一轮cv选拔或者第二轮online test上(完全没有竞争力)?对于第三种也是觉得学历没用最多的。但是你认真看过JD吗,分析过他们想要什么人,猜想过未来是什么样的工作状态吗?你好好的写过CV和cover letter吗?是 “英国人要的格式吗” 足够直白了吗,语法错误和表达呢?你的个人经历有出彩的地方吗(社团活动,学校奖项,志愿者),或者成绩要求达到了吗?学校career center的信息都了解过吗?去过几次?没有的话你凭什么留英?又凭什么在国内轻易找到工作?凭你国内本科国外一年硕士学历?英国硕士是学历,不是工作offer。自己是辣鸡怪英国学历水就和便秘怪地球没引力一样可笑,不服的告诉我STAR strategy你不百度不谷歌你知道是什么吗?

再说到到telephone interview和assessment center的同学。首先一定要准备充分,回答一定要回答到点上!问什么答什么,举例子的时候STAR strategy 非常重要。多准备模拟面试,学校career center一般都会给你干这个。如果career center的consultant是dalao的话可以说是开挂级别的帮助,你会发现你自己准备的答案简直是漏洞百出。我很幸运,我career center的consultant是一个hr行业大牛,我找到工作通过面试离不开他和我互相伤害超过6个月。当然有些career consultant的是划水的(而且不少,至少据我所知ucl就有一个,我大学的时候也有一个),遇到这个下次换一个人预约,找对人的话你会感觉到自己从对面试两眼一抹黑到一步步fully prepare自信心爆棚(运气好他甚至可以压中你最后一步的专业面试)。当然国内和国外面试是不一样的,国内hr的水平和表达一言难尽。。。(所以会有傻b hr的问题,有些傻b问题是有特殊目的的,只不过你的面试官能力有限表达有限)但正常跨国企业的面试官水平都是可以的,如果你英国可以过,国内肯定也可以,只不过需要根据国内进行一些技巧调整。还有就是自信和冷静。我assessment day的时候有个国内的小姐姐和我一起,她完全懵逼了。。。。而且我相信她的学校应该是排名比我大学靠前的。。。

话说回硕士水不水。如果你好好学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因为你根本不会有时间想水不水。硕士在英国人眼里是学术方向的,所以你拿到英国硕士学位其实算英国的高学历人才(前提是你成绩有2:1,而且真的,这个东西努努力对英语ok的国人真的不难拿)。。。。如果硕士水的话,那英国博士更水。本科毕业就可以申请,大约4年毕业,没有乱七八糟的核心期刊要求(有错请指出,我本人不是博士,只是在考虑,信息不一定全对)。博士也不如国内985,211?

都9102年了,学历不是你找工作的一切啊,学历只是你找工作的基础,换句话说你学历到了工作要求你才“配申请”某些工作,而不是“拿到offer”。学校除了特定某几个专业可能在找工作上有帮助,其他方面真的没什么了(前提是你还至少有个2:1的成绩)。你简历和cover letter表达的东西,你的课外活动,工作经历(真的没必要一定是四大之类的高大上的,当然有肯定最好)真的非常重要,一个是因为它们能让你过第一轮简历筛选,第二是你面试时的competency question 是要靠这些答的(当然你永远可以说你在学校学习的“故事”,但答自身其它经历会明显更出彩,因为真的。。。。学校学习的故事听的太多了。。。),光瓶一纸文凭就想找到工作是在做梦,国内你都找不到你凭什么在国外找到。

当然我不是说在英国找不到工作的都是辣鸡,因为这毕竟有运气成分在里面。我一个同学在迪士尼assessment center表现的非常出色,但是人家觉得她声音小不自信。。。。。而且“保持竞争力”本身就是一件花费额外巨量精力的事。很多同学拿一年学位就身心巨疲,但是成绩优秀,他们只是选择了不一样的路,他们可能无法在英国找到工作,(因为没时间去磨练cv,cover letter和面试技巧),但在国内没有学业压力肯定会找到工作,是金子总归发光。但是让我戾气这么重的原因,很多人拼死累活的拿个2:1都费劲,还不能意识到自己能力有限想办法提升自己,却去怪学校和学位辣鸡,那就真的是loser了。还有群没出过国的坐井观天说英国硕士辣鸡,这叫胡扯,或者阿Q。

在多嘴几句,英国留学生水这个问题,其实不光是留学生本身的问题,还有国内hr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因为无能找出的心里安慰。国内hr大部分专业程度低的可怜(导致我回国别人听我在英国当hr还是一脸“我有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的),而且现在还是hr和recruiting混在一起(recruiting是hr industry,所以招人的实际上不是HR)。根本不具备全面细致分析候选人能力的能力。看着“国外名牌大学”把人招进来,招来在大学混吃等死镀金的,然得出一个“不要英国留学生,他们水”的结论。从头到尾就是大写的“缺乏专业性”,一个recruiter最基本的职能是招到合适的人,你招的人不合适你怪英国留学生水?候选人能力水,那他至少过了三轮筛选才能进来,这就是你水的问题了。“英国留学生水”居然如此毫无顾忌的掩盖自己的无能的借口居然如此流行。还有“除了G5,别的学校在hr眼里都一样”这句话也是充满了“中国特色”,首先看你简历的不是hr,其次因为学校区别对待候选人这是赤裸裸的unethical啊,悄悄说也就算了,这么大声说在国外你是要被投诉出大事的。何况G5本身不是用来搞学校学术的,g5的建立是04年为了跟政府要钱的补贴英国学生学费的。。。。可能loxbrigde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ba和研究生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