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反应中能设两种物质的总和为一个未知数吗?

考点1:物质的变化、性质、反应类型

  (1)判别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发光、放热、爆炸既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

  (2)物质的色、态、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在化学变化中才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

  氧化还原反应中有关概念的关系

考点2:空气的成分、应用、污染和防治

  (2)应用:氧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氮气(作保护气等)、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或电光源来产生各种色光,如氖气一一红色光)

  (3)污染大气的物质是可吸入颗粒(如沙尘)和有害气体(主要是CO、N02、S02),大气污染引发三大环境问题一一温室效应(C02,但C02不是大气污染物)、酸雨(S02)、臭气空洞(氟氯代烃,即氟里昂)

  (4)三大化石燃料一一天然气、石油、煤(燃烧都会产生C02,石油在驱动汽车、飞机时尾气中有氮氧化物,煤燃烧会产生S02)。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取之于水来源丰富、等量燃烧放出热量最大、燃烧产物是水没有污染)但现有技术条件下成本较大。改善能源结构(如开发氢能源、用酒精代替汽油、西气东输用天然气代替煤气等)、控制有害气体的排放等能有效防治气体污染。

考点3: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

  (1)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降温可变为淡蓝色液体,甚至变为淡蓝色雪化状同体,氧气通常贮存在蓝色钢瓶中。化学性质见下表。

剧烈燃烧、发出自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发出蓝紫色火焰;空气中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发出自光、放热、生成自烟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空气中即可燃烧)

  可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向上捧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32>29)收集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氧气的沸点比氮气高.物理变化)。

  (3)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考点4: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

    燃烧三条件(缺一不可)一一可燃物、助燃物(通常为氧气)、达到着火点

灭火只需去掉一个条件(三缺一)即可。要记住一些消防安全标志。

考点5:物质的组成与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宏观上,物质由元素组成(可由一种元素组成单质,也可由多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元素是核电荷数相同(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原子中有: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第一层最多只能排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排8个电子:最外不能超过8个电子。【要求会书写1-18号元素的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4)元素的化学性质、种别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如下:

元素的性质(原子的性质与元素的化合价)

 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最外层电子数

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

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8-最外层电子数)

一般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但有例外,如He与Mg。

(5)微观上,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物质构成的规律如下:

金属、极少数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

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若某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那么分子(原子)是保持该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不再分裂.原子之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因而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化学变化:宏观上物质种类变、元素不变:微观上分子种类变、原子不变)。

考点6:化学用语的正确书写及其意义

    (J)元素符号:①书写“一大二小”:②两(或三)重意义一一元素、一个原子(还可能表示某种单质)。

  单质一一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用元素符号表示(他们的化学式与元素符号相同)

  化合物一一要借助化合价来书写,“左正右负、标价交叉、化简检验”(或用最小公倍数法)

  常见化合价口决: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一律为零价”

    “负一氢氧硝酸根、负二硫酸碳酸根、还有负三磷酸根、只有正一是铵根”

    注意:离子与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有“一同”(数值相同)“两不同”(位置不同、数值及正负号顺序不同)。

    ②意义:有三重或四重意义一一宏观物质与宏观组成、微观粒子与微观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有四重意义,其它情况只有三种意义)

  归纳:元素符号各方位数字的意义

②有“质”(反应物、反应条件、生成物)

考点8:水及水资源的利用

(1)根据电解产物的体积比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推知水的组成及其分子构成.水的化学性质

  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絮凝剂(如明矾)吸附→沉淀→过滤(一贴、二低、三靠) →活性炭吸附→杀菌消毒

蒸馏(原理:自来水→水蒸气→纯净水;注意: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及冷凝水的流向)

①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较多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②可用肥皂水鉴别硬水(浮渣多、泡沫少)和软水(浮渣少、泡沫多)

③通过煮沸(生活中)或蒸馏等方法可以将水中可溶性钙镁化合物浓度降低(即软化)。

(4)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①水体的三大污染源:工业三废(气、渣、水)、农药与化肥、生活污水

②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③治理水污染:对生活污水进行集中处理;对工业废水,要求工厂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元素种类、一个分子中的原子总数、相对分子质量、各种元素的质量比、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利用质量守恒进行有关计算(质量、推未知物的化学式),根据化学方程式隐含的质量比进行相关计算。【设(设未知数)、写(写方程式)、列(列关系量)、解(解未知数)、答(简明作答)】

    代入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量以及由化学方程式计算出来的量都是纯物质的量.含杂物质参与反应或生成含杂物质时要通过乘以纯度转化成纯物质的量。溶液参与反应的实质是溶质参与反应。应由溶液的质量乘以溶质的质量分数求出溶质的质量后方可代入计算。

考点10: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8个基本要素)

     实验探究中要注意:科学取样(取样要有代表性)、对比实验(通过鲜明对比直观地说明问题)、定量实验(定性问题定量化增强说服力)、多次实验(重复实验以得出同样结果、系列实验以得出相关规律,以增强结果的可信度)。实验过程要注意条件控制。

    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科学是把双刃剑往往让人喜忧参半,要正面评价科学的作用,不可因噎废食,而要趋利避害。

开放性试题有知识型、社会型、科学素养型三类,它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只要合理就可得分。知识型问题(如固液作用产生气体的反应)宜采取章节搜索的办法找到切题的答案;社会型问题(如环保、能源、)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回答:科学素养型问题(如谈完成某一探究实验受到的启示)可从猜想要有依据、探究可用多组对比、判断要有依据,科学研究要大胆猜想、勤于思考、严密设计、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等方面进行回答。

考点11:碳及其化合物

  (1)几种碳单质的物性及用途

  金刚石、石墨:  结构不同(都由碳原子构成,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决定物性不同(颜色、硬度、导电性不同):物性不同决定用途不同(金刚石作钻石、钻头、刻刀;石墨作铅笔芯、润滑剂、电极)。

  C60:该物质由C60分子构成.每个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C60分子形似足球。

  木炭、活性炭:  都有强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如脱色)和异昧(如除臭)。

焦炭:用冶炼金属。    炭黑:用作橡胶填料,可增强橡胶的耐磨性。

(2)两大气体的(O2和CO2)的制取比较

①步骤为“组、检,装、夹、点、收、移、熄”;

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

④排水法。气泡连续均匀时方可收集;

⑤排空气法。带火星木条放瓶口复燃为满;

捧水法.瓶口有气泡冒出为满;

①步骤为“组、检、装(先固后液)、收”;

②用石灰石不用碳酸钠(石灰石反应速率适中)、用稀盐酸不用硫酸(CaSO4微溶,覆盖在石灰石表面使反应停止)和浓盐酸(易挥发使C02不纯):

③用长颈漏斗时,漏斗最下端要插入液面下;

④把燃着的木条放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说明气已集满。

附:氢气的性质与实验室制法

①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最轻气体。具有可燃性、还原性。

 (3)可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无色、无味、能溶于水的气体

  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剧毒气体

  光合作用、气体肥料、灭火、化工原料等

(4)C、CO、H2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注意:操作步骤为通气一加热一冷却一停气:要除去尾气中的CO,以防污染空气。

考点12:燃烧与灭火  燃料与能源

    (1)燃烧要同时有可燃物、助燃物(通常为02)、达到着火点,灭火只需三者缺一。

    (2)灭火器的选择:棉布、木材一泡沫;油、气一干粉;图书、档案资料一C02

 含碳的复杂混合物

多种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隔绝空气加热可得焦炭、煤气等

据沸点不同分开及其它处理


CO、氮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等


注: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为CO等。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

    (4)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充足的氧气:二是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5)化学变化包括“两变化”:物质变化(生成新物质)和能量变化(放热或吸热)

开发新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缓解化石燃料的耗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①与氧气反应:Mg、Al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有较强的抗腐蚀性;

Fe、Cu在加热时能与氧气反应;Au不与氧气反应,即“真金不怕火炼”。

  ②与酸(盐酸、稀硫酸等)反应:金属活动顺序H之前的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图象:快慢看斜率、多少看高低)

  ③与化合物溶液反应: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遵循金属活动“前置后”的顺序。

  (2)合金: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的共熔体。属混合物。与各组成物比.合金的硬度更人、强度更好、因而用途更广,但熔点更低。

  (4)铁生锈的条件:同时接触氧气和水。(保持干燥、隔绝空气、涂上或镀上保护层等可防生锈)

    1.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不溶于水的固体小颗粒(或小油滴)经振荡暂时分散到水中形成悬浊液(或乳浊液),浊液不均一、不稳定。

 2.溶解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中的过程,包括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的吸热过程和分子或离子与水分子水合的放热过程。记住NaOH固体、浓H2SO4溶于水,CaO与水反应放热,NH4NO3固体溶于水吸热。乳化是油脂在乳化剂(如洗涤剂)作用分解成小油滴进入到水中的过程。

    3.一定温度下,往一定量的水中加入某溶质,当所得溶液不能再溶解更多的该溶质时,此时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

  4.一定温度下,l00克水最多所能溶解的固体质量,叫该物质的溶解度。绝大数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KNO3的S受T影响大,而NaCl的s受T影响小,可通过结晶、重结晶提纯混有少量NaCl的KNO3。Ca(OH)2的S随T的升高而降低。注意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5.一定温度、一定压强下,1体积的水最多溶解的气体的体积即为该气体的溶解度。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在增大。

    6.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l00%.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密度×溶液的体积。

    7.溶质的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浓度大小的量.表示100克溶液中溶解了多少克的溶质;溶解度是表示物质溶解能力大小的量。表示某温度下,l00克溶剂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的溶质。前者的计算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100%,后者的计算式为:S=(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100g。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fs/(100g+s)】×100%。

    8.一定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计算(据“溶质的质量守恒”计算溶质的质量或体积、溶剂的体积)——称量(固体阁天平称、液体用量筒量)——溶解(烧杯与玻璃棒)。

考点15:酸、碱、盐、氧化物的性质



2.盐的化学性质(四条):

  (1)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在这类反应中.盐一般要能溶于水.反应物金属单质要比盐中的金属活泼。例如:Fe+CuS04==FeSO4+Cu  

  (2)盐+碱===新盐+新碱.在这类反应中,反应物一般都要能溶于水。

  (3)盐+酸==新盐+新酸,在这类反应中.强酸(盐酸、硝酸、稀硫酸)一般可以跟弱酸盐(不管是否可溶)反应,即强酸制弱酸;或反应物都溶于水,生成物之一是不溶于酸的沉淀。

3.化肥:大部分属于盐,分成氮肥、磷肥、钾肥三种,含N、P、K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化肥叫复合肥(如KN03)。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但使用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

·酸、碱、盐、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的简化记忆:“抓住酸碱、适当补充”。

  (1)酸碱的性质中已包含了“盐+酸”、“盐+碱”反应的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只需增加“盐+盐”、“盐+金属”即可;   

  (2)酸碱的性质中已包含了“氧化物+酸”、“氧化物+碱”反应的性质,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只需增加“氧化物+水”即可。

4.物质的溶解性规律(限初中):

  盐:钾钠铵盐硝酸盐——全可溶;

5.溶液的酸碱度可用pH表示,pH=7中性、pH<7酸性、pH>7碱性,pH越小酸性越强、pH越大碱性越强。溶液的pH可用pH试纸测定,步骤为“放、滴、比、读”,pH试纸不可先润湿。

6.浓硫酸与氢氧化钠固体都有强吸水性、强腐蚀性、溶于水都放出大量的热。浓盐酸有挥发性。

附,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的颜色

    1.人类的六种营养素:蛋白质(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糖类(主要的供能物质)、油脂(重要的供能物质)、维生素(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水、无机盐。

    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构成人体的元素有50多种。分常量元素(0、C、H、N、Ca、Na等)、微量元素(又分必需元素,如Fe、I、Zn、Se等,非必需元素)、有害元素(As、Cd、Hg等)。

3.绝大多数的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物(如CH4、C2H5OH、CH3COOH等)。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称为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垃圾造成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考点17:实验基本操作

    ①固体:块状“一平、二放、三慢立”;粉末状“一平、二送、三直立”

    ②液体:量少用滴、量多用倒(定量用量筒)“瓶塞倒放桌、标签向手心、口口紧相挨、试管略倾斜”

    ①可加热仪器一一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前三者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瓶)(垫上石棉网间接加热)

    ②酒精灯的使用:严禁互点、不可吹灭与燃着添加

    ③用试管夹夹住、要用外焰加热、先匀热后集中、固体管口略向下、液体管口斜向上、液体不超三分一、管口不对着人。

    导管一端入水、手掌紧贴瓶壁、管口不断冒泡、手离器壁水升、便知气密良好

    ①用天平称质量;精确到O.1g、左物右码、加码先大后小、腐蚀性药品间接称量

    ②用量筒量体积:选择适当量程、读数三点一线,不可简中稀释与反应

    (5)物质的存放:广口瓶装固体、细口瓶装液体、集气瓶装气体

    (6)胶头滴管的使用:悬空滴加、停加正放、严禁一管多用。(其中滴瓶上的滴管只能专用)

    (7)过滤:是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

    (8)蒸发:是除去溶剂获得更浓溶液或晶体的方法。蒸发过程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加快溶剂蒸发和防止液滴飞溅出来。

    (9)蒸馏:分离两种或两种以上沸点不同的液体的方法。注意水流方向与气流方向相反。


初三化学中考必须记住的化学用语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附:酸、碱、盐、氯化物的性质

1.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2.盐的化学性质(四条):

3.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炼铁)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碱与非金属氧化物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硫反应

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前后化学计量数和为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